2011年我國汽車輪胎行業結構調整初顯效果:輪胎子午化比率提高,輪胎銷售收入及出口交貨值實現較大幅度增長,中高端產品出口比例大幅提升。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介紹,2月中國合成橡膠進口12.3791萬噸。進口額為44028.5萬美元,同比增長10.2%。2012年1-2月合計22.4851萬噸,較去年同期的23.0843萬噸減少2.6%,降幅較1月明顯縮減。
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,促進輪胎產業轉方式、調結構,提高綜合競爭力,指導輪胎產業健康、可持續發展,國家制定了輪胎產業政策。
鼓勵輪胎生產企業提高自主研發能力,加大研發投入,開展技術創新,實施品牌戰略,提高產品技術水平,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。
規范各類經濟主體在輪胎生產、流通、消費等方面的行為,創造公平、統一的市場環境,建立輪胎召回制度,提高行業服務水平。
發展循環經濟,提高節能降耗、減排治污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;建立完善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管理制度,促進新輪胎生產、舊輪胎翻新和廢輪胎再生利用協調發展。
堅持引進技術和自主創新相結合,跟蹤并開發輪胎前沿技術,鼓勵通過原始創新、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,不斷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適用技術,推動自主創新技術的產業化。
引導和鼓勵輪胎生產企業加強技術中心建設,利用技術集成和新技術工程化應用開發,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新產品開發能力,鼓勵開展“產學研用”聯合開發和委托開發。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,企業用于開發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工藝發生的費用,可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。
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。引導和鼓勵輪胎生產企業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,開展以增加品種、提升質量、節能降耗、減排治污和安全生產為重點的技術改造。
開發可回收再利用的橡膠、環保型助劑等原材料,廢輪胎回收利用技術;完善推廣低溫煉膠和充氮硫化工藝;強化密煉粉塵、煉膠和硫化煙氣的治理,推進清潔生產技術;簡化并逐步取消輪胎外包裝。
引導和鼓勵輪胎生產企業發展循環經濟,開發舊輪胎翻新、廢輪胎再利用技術,參與廢舊輪胎回收利用體系建設。
科學合理地提高載重車胎、工程輪胎和航空輪胎的翻新率和翻新次數,延長輪胎全壽期行駛里程;新設計制造的輪胎產品應當具備可翻新性,新輪胎設計制造應逐步提高可翻新性和翻新次數;翻新輪胎應當視同新輪胎按規定執行強制性認證制度,翻新輪胎進入市場前,需要開展強制性認證的產品,必須先通過認證。